七成父母学不会倾听和教导孩子,难怪他青春期那么叛逆

admin 11 0
文章开始之前,想要先问各位一个问题:

作为父母,我们平时在家的时候,跟孩子之间是怎样互动的呢?

哇,看到这个问题,相信此时此刻,如果你们在我面前,一定会立即把我围住,然后开始七嘴八舌,我呢,则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片片上下翻飞的嘴唇。

不过,不用见面,我都知道你们要讲什么,无非是:

老师,我每天晚上陪她做作业,一陪陪到12点,就是磨洋工呀!气得你......

卷子上的错题从来不知道改,你得盯着他,才能一道一道改过来,光嘴上说会了,懒的呀!

臭袜子脏内裤扔的满地都是,从来不知道自己洗洗,就等我。

周末你要不叫,一觉能睡到中午,饭都顾不上吃。作业更别提了,你得逼着写!

道理讲了一箩筐,好赖话都讲了,就是不听,逆反,说我啥也不懂就乱讲......

总而言之,就是一句话:

老师,你看,我为他做了多少?学习、生活样样要盯着,是他自己不成器呀!

不过,赵老师今天要说的是,哪怕你为孩子做了10000件事,但是抱歉,据我观察,有两件事,其实,高达七成的父母,都没有做到,难怪孩子叛逆,不成熟呢。

哪两件事呢?

第一:倾听;第二:教导。

是不是感觉很简单?

也许正因为太简单了,我们才会忽略;就像在学习上,我们都知道读课本很重要,可是,至少有70%的孩子,从来没有自己认真读过一遍课本,只是因为这个做法太简单了。

倾听和教导也是如此,现实生活中,我们至少有70%的孩子在这两个方面,长期处于匮乏状态。

好,我们先来看倾听。

第一个事实是,我们的家里面已经很久很久,没有人肯认认真真地听孩子讲话了。

为什么没有人愿意听孩子说话了呢?

一个原因是,现代社会,男人还是男人,女人却已经不是女人了。

什么意思?

在今天的家里,男人依然还是像传统社会一般惜字如金,渴望树立一种不怒自威的男性权威,他们不擅长沟通,也回避沟通,甚至恐惧沟通;而女人呢,却已经不是传统时代的温良恭顺,一变而成,伶牙俐齿了。

也就是说:

传统社会中,男人沉默如山,女人温柔和顺。男人像天,高远辽阔,昂然挺立;女人如地,温厚沉默,滋养万物。

孩子在父亲面前,一脸恭顺敬畏;

转身到了母亲身边,却活泼好动,伶牙俐齿。而母亲呢,常常沉默着,一边做活,一边满脸慈爱地,宽厚地,看着自己顽皮的子女。

一句话,在过去传统的家庭生活中:

孩子在父亲那里,找到了权威;在母亲这里,找到了自我。

而现代社会的家庭中,父亲没了权威,却依然残守着自己的尊严,信守沉默是金,暗沉下脸,一语不发;母亲却一个个女强人一般,在家里攻城略地,精明强干,伶牙俐齿。

于是,我们的孩子们只好,诺诺地退后了。

他们的言谈无处可去;

他们的精神就无法落地;

他们的自我教育,就无法开启;

他们的自我,就永远也无法建立。

他们就会根基飘摇,放纵而自卑,叛逆而迷惘。

当然,赵老师在这里不是要鼓吹封建女德,号召大家,男尊女卑,三从四德。赵老师想要讲的一个要点是,在我们的家庭中,一定一定要有一个角色,是用来倾听孩子的。

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。

这个角色一定是温厚宽广,如大地一般,可以承载青春的华彩与恣意,莽撞与叛逆。要让孩子在他的面前,敢于畅所欲言;要让孩子在他的面前,能够飞扬跳脱。

这份安全感与松弛感,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而言,太重要了!

我们可以体味一下,每一个孩子,其实都是一个行走的感觉器官。他们拥有一个崭新的肉体,这个肉体一边日夜不休地发育,在它的内部;一边也无时无刻不在通过耳鼻口舌,每一寸身体发肤,如饥似渴地观察,感受着外部的世界,这叫“入”。

因为有这样的“入”,这样的刺激,孩子才能获得他对这个世界的经验,印象,进而有开启思考的可能性。

但是,光有“入”是不够的,还要有“出”。

否则,就憋坏了。否则,就不平衡了。

这个“出”的过程,就是清理,就是整理,就是思考。

清理好了,孩子就清爽了,他就不会积下毒素;整理好了,孩子就通透了,他就不会混乱。

这个“出”,除了沉静冥想,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通道,就是有人倾听,可以自在地说出来。

在这种无意识的说的过程中,孩子就会对纷繁复杂的印象,意识进行整合,他就开始反观、思考和沉淀了。

而反观、思考、沉淀,就是自我教育。

我们常常讲,说现在的孩子相比过去的孩子,学了很多,知识也很丰富,也很聪明,可为什么就是“无心”呢?

无心就源于他入的多,出的少;积累很多,但是沉淀不够;学习很多,但是思考不够。所以,没有留下与自己的生命融合为一体的真东西。

所以,你一定要知道,当你静静地坐在那里,少言少语,不做评判地听孩子滔滔不绝、眉飞色舞,或者沉闷伤感地给你讲述他今天遇到的事,碰到的人,这个时候,在这些废话当中,你其实就已经给了你的孩子一个机会:

让他把他满脑袋装着的乱七八糟,光怪陆离的感受、情绪、体验,去进行整合,去进行反观,去进行提炼。

李波老师常常讲:知识都是自我生成的。

思考和智慧又何尝不是自我生成的。

所以,教育常常是无为的。教育常常是无言的。

你喋喋不休10000句,无非是把学校老师跟他讲的2000句僵化的教条,再重复10000遍,除了往他不堪重负的小脑壳里,又加进一片负担,又有何益处?

所以,在这里,你的“笨”,你的“拙”,方是你的大智慧。

而且,能够倾听孩子,就这一个小小的行为本身,就体现出了父母对孩子最大的尊重。

我们现在总在讲什么赏识教育,要夸孩子,赞美孩子,鼓励孩子,结果,你夸了半天,赞美了半天,孩子根本不买账,因为,他看出了你的虚伪和功利。

真正的赏识,就是闭嘴,含笑,俯下身,听他说。

你想想20年前,跟你丈夫热恋时,你是不是这样一副花痴样,看着英明神武的他?那个时候,他越来越能干,因为他在你眼中,看到了欣赏;20年后,当你横眉冷对的时候,他越来越蔫巴,因为,他在你眼中,看到了蔑视。

他一开口,你就眉头一紧。

他就不说了。

对孩子呢,他一开口,你早准备好100句话来反驳他了:

为什么人家老师光说你不说别人,一定是你没做好!

想要别人尊重你,你先考个第一试试!

题难大家都难,为什么人家照样考100,你只考80

跟同学相处要大度,这么小心眼,谁都不跟你处了!

......

他经历了什么,你还没来得及听呢;他想了什么,你还没来得及听呢;他准备怎么办,你还没来得及听呢......

他一张口,你就堵上。

他除了暗自认定自己是废物之外,那一口向上的元气,也被你摧残殆尽了。

讲实话,谁都喜欢别人爱听自己讲话。

你,你,你,还有我,我们不都这样吗?在认真听我们说话的那个人面前,感觉自己无比牛逼!

自信就是从这里来的;自律就是从这里来的;自爱就是从这里来的。

小时候被认真倾听过的孩子,不会走歪路;不会不自重;不会轻飘飘,他心里有谱,骨头里有志气,脸上有静气,胸中有丘壑。

只有破罐子才会破摔,上品瓷器,自己只会愈加小心,珍爱。

所以,记得,和孩子在一起,你80%的时间要干嘛?

听他说。

别自己讲嗨了,自己嘴爽了,自己宣泄够了,叨叨的人家脸都绿了,还不自知,那就是情商最低的父母了。

剩下20%的时间呢?

我们要拿来做第二件事,那就是:教导他。

古语有云:子不教,父之过。

如果用中国画做比方,倾听如果是留白,那么,教导就是作画。

孩子除了自我教育,一定需要长辈教导。

这就是教育的“有为”,也叫“干预”,由着他疯长,不就长成野草了吗?

如果你该教的没教,他在青春期就会不知所措;

如果你该说的说了,但说服力不够,影响力不够,他就会迷茫。

所以,从小就接受到高品质教导的孩子,他们真的有福了。闭着眼睛,都可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;而那些教导短缺或者教导品质不高的孩子,只好由着自己乱闯乱碰,最后,醒悟醒悟,醒了,也误了,或者一辈子,都不醒悟。

有父母说,老师,我也常说他,可他不听呀!

嗯,听着很委屈,不过这事还真怪你:

第一:你不倾听他,他就没学会聆听你;

第二:你讲的话,没有分量呀!

每一个人都有品位,孩子也不例外。随着他们心智的成长,对教育者的水平必然会有越来越高的要求。

所以,赵老师在这里,要讲另外一个教育事实,那就是:

我们80%的孩子,在成长过程中,可能听父母讲了很多话,但从未被教导过!

就像我曾经见过的一个女孩子,她父母告诉她,不能早恋,要好好学习。他们认为这就是教导,但其实,这只是要求,或者叫:规矩、教条。

规矩、教条是硬性的,但教导是柔性的;规矩、教条让人生厌,而教导,让人神往。

教导教导,教化引导,它是一颗饱经沧桑的智慧的心灵,对另外一颗稚嫩的心灵在精神上的引领。

它是由神交,而到孩子对自己行为上的自律。

如果你听过李波老师的线上走心家族,你就明白了,什么叫高手!什么叫讲话的分量!什么叫精神与精神之间的交流!

同样谈学习的重要性,当每一个人都在叨叨“学习好了,考好大学,考上好大学,找好工作”时,李波老师却反其道而行,告诉你,为什么有的人学习很好,也没好工作,好收入。从这里入手,循循善诱,带着他们一寸寸往深处走,往真理处挖,最后让他们深刻地领悟到,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!

你说完了,话还留在你这里;

李波老师说完了,话留在孩子心里了,沉甸甸的,还生根,发芽,结果,甚至一生都忘不了。

前几天,杨婷老师回访我们老学员,其中一位是高二的女生。

妈妈说,孩子之前是一个非常固执的人,也很逆反,很难听进别人的建议。但是,上完走心家族之后,发现她变得比原来开放了。从暑假走心开始,孩子就开始每天早起,背诵,写作业,然后给父母做早餐,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事,之前家务总是稍微做一下,就不做了。开学的时候,妈妈照例跟她要叨叨几句话,如果放在以前,她一定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,激烈地反驳,但这次没有,感觉孩子对自己的言行有了控制和要求。

开学两周,学校组织了一个活动,孩子要参与,妈妈劝她放弃,把心思放在学习上。如果是在以前,孩子一定会据理力争,跟父母生气对抗,这次她却安慰妈妈:

“妈妈,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好,你放心,这个活动我会好好参与,学习也不会拉下,活动的间隙,我会拿出背单词的小本子,抓紧时间学习的。”

她还跟妈妈道歉:

“对不起,妈妈,让你为我担心了,你放心,我会努力学习的,两周后,活动结束后,我会更努力的!”

妈妈目瞪口呆。

以前一句软话都不会讲的孩子,今天能这样讲,她不是孝顺,她是格局变大了,境界提升了,目标明确了,人,成熟了。

谁说我们的孩子们不懂事,他们可惜的是在正当美好的年龄,对知识、智慧如饥似渴的年龄,却没有得到过高品质的教导呀!

我们的孩子们,渴望被倾听,也渴望被教导!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